(一)规划的寓言:把一张纸折叠51次
想象一下,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。现在,你的任务是,把它折叠51次。那么,它有
多高?
一个冰箱?一层楼?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?不是,差太多了,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
太阳之间的距离。
心理点评
到现在,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,只有两个人说,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,
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。
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,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?
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。因为没有方向、缺乏规划的人生,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
在一起。今天做做这个,明天做做那个,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。这样一来,哪怕
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,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。
当然,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。有些人,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,
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。譬如,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,他花
了十数年努力,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,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
的高度。
也有些人,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,譬如开公司做老板,这样,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―
―专业技能、管理技能、沟通技能、决策技能等等。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,
又尝试做做那个,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,但最后,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
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,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,而不是简单的叠加。
(二)成长的寓言: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
一棵苹果树,终于结果了。
第一年,它结了10个苹果,9个被拿走,自己得到1个。对此,苹果树愤愤不平,于是自断
经脉,拒绝成长。
第二年,它结了5个苹果,4个被拿走,自己得到1个。“哈哈,去年我得到了10%,今年得
到20%!翻了一番。”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。
但是,它还可以这样:继续成长。譬如,第二年,它结了100个果子,被拿走90个,自己得
到10个。
很可能,它被拿走99个,自己得到1个。但没关系,它还可以继续成长,第三年结1000个果
子……
其实,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。最重要的是,苹果树在成长!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
的时候,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。真的,不要太在乎果子,成长是
最重要的。
心理点评: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?
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你才华横溢,意气风发,相信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。但现实很快敲了
你几个闷棍,或许,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;或许,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
惠;或许……总之,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,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,与
你的期望相差甚远。
于是,你愤怒、你懊恼、你牢骚满腹……最终,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,让自己的所做去匹
配自己的所得。几年过去后,你一反省,发现现在的你,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
了。
“老了,成熟了。”我们习惯这样自嘲。但实质是,你已停止成长了。
这样的故事,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。
之所以犯这种错误,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,是一个整体,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
长过了,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。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,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
重要的。
好在,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。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,继续走向成长之路。
(三)动机的寓言:孩子在为谁而玩
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,叫声连天。几天过去,老人难以忍受。
于是,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,对他们说:“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,我觉得自己年
轻了不少,这点钱表示谢意。 ”
孩子们很高兴,第二天仍然来了,一如既往地嬉闹。老人再出来,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。
他解释说,自己没有收入,只能少给一些。15美分也还可以吧,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
。
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。
孩子们勃然大怒,“一天才5美分,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!”他们向老人发誓,他们再也不
会为他玩了!
心理点评:你在为谁而“玩”
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: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,因为它不是为自己
而“玩”。
人的动机分两种: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。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,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
。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,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,成为它的奴隶。
在这个寓言中,老人的算计很简单,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“为自己快乐而玩”变成了外
部动机“为得到美分而玩”,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,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
。寓言中的老人,像不像是你的老板、上司?而美分,像不像是你的工资、奖金等各种各
样的外部奖励?
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,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。因为,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
了,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,让我们不满,让我们牢骚满腹。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
绪让我们痛苦,为了减少痛苦,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,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
努力程度。
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,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。父母太喜欢使用口
头奖惩、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,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忘记了自
己的原初动机,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。上学时,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――好奇
心和学习的快乐;工作后,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――成长的快乐,上司的评价和收
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。
内文分页: [1] [2]
金东浩博客随机日志
想象一下,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。现在,你的任务是,把它折叠51次。那么,它有
多高?
一个冰箱?一层楼?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?不是,差太多了,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
太阳之间的距离。
心理点评
到现在,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,只有两个人说,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,
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。
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,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?
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。因为没有方向、缺乏规划的人生,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
在一起。今天做做这个,明天做做那个,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。这样一来,哪怕
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,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。
当然,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。有些人,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,
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。譬如,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,他花
了十数年努力,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,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
的高度。
也有些人,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,譬如开公司做老板,这样,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―
―专业技能、管理技能、沟通技能、决策技能等等。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,
又尝试做做那个,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,但最后,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
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,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,而不是简单的叠加。
(二)成长的寓言: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
一棵苹果树,终于结果了。
第一年,它结了10个苹果,9个被拿走,自己得到1个。对此,苹果树愤愤不平,于是自断
经脉,拒绝成长。
第二年,它结了5个苹果,4个被拿走,自己得到1个。“哈哈,去年我得到了10%,今年得
到20%!翻了一番。”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。
但是,它还可以这样:继续成长。譬如,第二年,它结了100个果子,被拿走90个,自己得
到10个。
很可能,它被拿走99个,自己得到1个。但没关系,它还可以继续成长,第三年结1000个果
子……
其实,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。最重要的是,苹果树在成长!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
的时候,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。真的,不要太在乎果子,成长是
最重要的。
心理点评: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?
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你才华横溢,意气风发,相信“天生我才必有用”。但现实很快敲了
你几个闷棍,或许,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;或许,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
惠;或许……总之,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,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,与
你的期望相差甚远。
于是,你愤怒、你懊恼、你牢骚满腹……最终,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,让自己的所做去匹
配自己的所得。几年过去后,你一反省,发现现在的你,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
了。
“老了,成熟了。”我们习惯这样自嘲。但实质是,你已停止成长了。
这样的故事,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。
之所以犯这种错误,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,是一个整体,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
长过了,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。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,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
重要的。
好在,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。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,继续走向成长之路。
(三)动机的寓言:孩子在为谁而玩
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,叫声连天。几天过去,老人难以忍受。
于是,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,对他们说:“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,我觉得自己年
轻了不少,这点钱表示谢意。 ”
孩子们很高兴,第二天仍然来了,一如既往地嬉闹。老人再出来,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。
他解释说,自己没有收入,只能少给一些。15美分也还可以吧,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
。
第三天,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。
孩子们勃然大怒,“一天才5美分,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!”他们向老人发誓,他们再也不
会为他玩了!
心理点评:你在为谁而“玩”
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: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,因为它不是为自己
而“玩”。
人的动机分两种: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。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,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
。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,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,成为它的奴隶。
在这个寓言中,老人的算计很简单,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“为自己快乐而玩”变成了外
部动机“为得到美分而玩”,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,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
。寓言中的老人,像不像是你的老板、上司?而美分,像不像是你的工资、奖金等各种各
样的外部奖励?
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,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。因为,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
了,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,让我们不满,让我们牢骚满腹。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
绪让我们痛苦,为了减少痛苦,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,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
努力程度。
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,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。父母太喜欢使用口
头奖惩、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,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忘记了自
己的原初动机,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。上学时,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――好奇
心和学习的快乐;工作后,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――成长的快乐,上司的评价和收
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。

本文来自 我爱贝贝[www.bbmy.net]-金东浩官方网站,如若转载注明出处。
金东浩博客随机日志
![]() 飞行员 | ![]() 白色T恤衫 | ![]() 不满意就发彪 | ![]() 幼儿园的玩具车 | ![]() 再跟表哥游杏花公 | ![]() 贝妈的艺术照 |
![]() 大头照 | ![]() 演唱小燕子 | ![]() 外婆家玩耍 | ![]() 夏装登场 | ![]() 轨道火车 | ![]() 小贝说唱(rap |
![]() 杏花公园游船 | ![]() 游公园坐托马斯小 | ![]() 端午节 | ![]() 望远镜 | ![]() 小自行车 | ![]() 泡泡枪 |